老照片里的龙山知青岁月
时光流水,岁月如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批懵懂少年投身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劳动锻炼中不断成长,用激情燃烧的青春谱写了如歌的知青岁月。今天,小编有幸收集到一组龙山知青的老照片,让大伙一起来体味那一段峥嵘岁月~
▲龙山县桶车公社知红专青茶场知青采春茶(1975年)
▲知青在农场技术员指导下学习农业技术知识。(1975年)
▲龙山县兴隆公社知青场知青劳逸结合学知识。(1975年)
▲龙山县石羔公社知青在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加强理论学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1976年)
▲龙山县新城公社知青成立了农民科研小组开展农作物科学种植试验活动。(1978年)
▲插队落户在龙山县城郊公社春井大队的江苏徐州知青龚柠柠(右二)在广交会给外国朋友讲解洛塔精神(1970年)
▲龙山县兴隆公社知青与带队干部冉光文(前左四)劳动休息时畅谈下乡收获。(陈庭茂1975年春摄)
▲龙山县一中毕业的秦芙蓉、余慧蓉、郭莹、张友凤等六位知青1976年在龙山一中元旦晚会上演出。
▲1973年元旦,龙山部分城镇知青即将下乡前分别留念。
▲1976年10月,龙山县桶车公社红专知青茶场全体知青与茶场老职工合影。
▲1973年参加龙山县知青先代会的部分知青代表合影
▲全州上山下乡知青积极分子代表会龙山代表团(1976年12月)
▲1976年3月,龙山贾市知青场纪念下乡一周年留影。
龙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于1964年开始。当年上山下乡69人,分别到城郊、华塘、石羔、白羊、新城、桶车、三元、石牌、洗洛、兴隆街、农车、茅坪、塔泥、茨岩塘、凤溪、猛西、长潭、八面、里耶、贾市等公社插队落户。1965年起,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改为插队落户和下场落户两种形式。当年上山下乡51人,在大安公社药材场落户36人,在里耶公社插队落户15人。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的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断。1968年,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县内出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这一年,全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267人,全部到各公社插队落户。1973年以后根据上级指示,先后办起了桶车、兴隆街、白羊、三元、中南等知青场,国家和集体划拨了部分田土、山林、水面,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产基地。
1964年至1979年,全县共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673人,其中到农村插队落户的862人,安置到国营或集体农、林、牧、茶、果场的811人。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同时,又对其逐年分批收回城镇安排就业。1970年起至1980年止,全县共收回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558人,最多的1979年收回969人,除115人转为居民户口国家供应粮油在农村安家落户自谋职业外,其余全都安排就业。所接收县外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除极少数在龙山成家定居外,亦全部回原籍安置。
本期图片由陈廷茂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和使用。
【编辑】叶 红 彭 杰
走向世界!县委书记刘冬生带着龙山中药材在长沙干了这几件大事~
祝贺!龙山一单位一个人名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模范教师拟表彰名单
对口帮扶25载!龙山成为长沙市的第10县:大山深处谱写“扶贫新曲”
终于等到你!里耶秦简大桥顺利贯通,张花高速花里连接线预计10月通车